1990年出生的朱国庆是云南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的一名辅警。4年前,他主动请缨到中越边境云南省金平县瑶家新寨村成为一名“一村一警”的驻村辅警。驻村4年时间,他把辖区160口人“管理”得妥妥当当,先后帮助村民解决大小困难80余件,调解邻里纠纷30余起。自己也从最开始不断吃“闭门羹”,成长为村民口中亲切的“小朱”。
图为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辅警朱国庆到辖区小学开展普法宣传并与师生合影。
【资料图】
“如果边境人都不去守边,谁还更应该去守?”
红河州金平县地处祖国西南边境,与越南山水相连,地势路况复杂。在金河镇枯岔河村委会瑶家新寨村小组旁就有一条可以绕开检查站、偷渡入镜的山间小道。为将这一隐患彻底“消灭”,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决定选派一人常驻警务室。
“我去!我是金平本地人,又从小在农村长大,了解当地语言、风俗,方便和村民打交道。”刚刚入职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不到一年的朱国庆主动请缨,来到瑶家新寨警务室,成为第一位且唯一一位警务人员。
图为朱国庆在瑶家新寨警务室举行升旗仪式前整理国旗。
图为朱国庆在瑶家新寨警务室举行一个人的升旗仪式。
来之前,朱国庆对当地艰苦条件已经有思想准备,但刚到警务室时,他还是被这里的“简陋”震惊了。警务室改造前曾经是村里的一间活动室,坐落在村寨半山腰一片空旷的操场上,潮湿的房间除了四堵墙、一张床,空无一物。由于位置偏远,出行也变得异常艰难,买东西必须搭车去15公里外的县城。赶上刮风下雨没办法出去买菜,朱国庆就只能在屋里煮碗挂面,随便撒点盐凑合一下。相对于条件的艰苦,无人倾诉的孤独更加难熬。“因为没人聊天,我就听歌、看新闻,逐渐也就适应了,我还自己添置了些家具,让这里多一点家的感觉。”朱国庆笑着对前来采访的《法治日报》记者说。
记者走进如今的警务室注意到,窗明几净,简单整齐,书桌上的陈设不见丝毫凌乱,连支钢笔都被摆放得规规矩矩;一块不大的写字板上列满了工作、起居的计划和日常巡逻的情况,详细记录着他坚守这里的点滴时光。
“村民的称呼从‘那个谁’变成了亲切的‘小朱’”
朱国庆驻村的瑶家新寨,共有35户160人,是2018年刚刚完成整体异地搬迁的新建村寨。
“你有什么事?我们家没有坏人,都是好人!”门“啪”地被关上。刚搬过来的村民,对这里的一切都存有戒备心,朱国庆第一次走访就吃了一个“闭门羹”。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朱因庆经过思考后调整了思路:“先干事、再说话、后交心。”
图为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辅警朱国庆与辖区儿童分享喜悦。
朱国庆决定先从帮村民解决困难着手,于是找到村长了解村里的情况和存在的困难。一次闲聊从村长口中得知,村里盘某及其“妻子”的户口不在一个户口本上且无法办理结婚证,两人为这事很是苦恼。原来男方在丧偶后未及时给亡妻注销户口,便和现任“妻子”生活在一起5年,户口本上却一直显示已婚。朱国庆向派出所的户籍民警详细咨询了相关政策,又来来回回到民政局跑了三四次帮他们开了证明后,两人终于在民政局成功办理了日思夜想的结婚证,户口问题也迎刃而解。
图为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辅警朱国庆在瑶家新寨开展走访。
瑶家新寨因刚搬迁,很多基础建设不完备,村里的活动室空空如也,村民们对此意见不小。朱国庆在交流了解到这个情况,主动请示汇报,在派出所和镇政府的帮助下,为活动室置办了一批桌椅板凳和投影仪,周末或农活淡季,朱因庆就组织村民们在这里看电影。
“我家两口子的结婚证多亏了小朱!”“那天突然下雨,如果不是小朱,我家晒的玉米早被雨水打湿了。”……村民们纷纷向记者介绍说。
图为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辅警朱国庆帮助辖区群众收玉米。
“正是这一件件小事,让村民感受到辅警小朱是真心为他们办实事。”红河边境管理支队政治部主任王定斌说。
“4年来,瑶家新寨各类案件零发生”
背着包、装着笔记本、穿着胶鞋,白天走访村民,动员村民参与护边,晚上辖区巡逻、管控便道……作为村里唯一的常驻警力,朱国庆一到警务室便摸清了遍布在山林里的每一条便道,即使在夜里,也能凭借声音准确追踪嫌疑人。
2020年初,随着境外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加速扩散蔓延,我国陆地边境一线“严防输入”的压力与日俱增。瑶家新寨与越南接壤,无天然屏障,各类小道、便道极多,管控难度较大,是典型的边境疫情防控重点区域。
朱国庆白天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宣传防疫知识,帮助群众答疑解惑、解决困难;晚上便打着手电筒四处巡逻,死死盯住各条“隐患路”,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小在山里长大的朱国庆深深明白,要想守住山林里这道没有大门的“关口”,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在派出所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瑶家新寨迅速组建起一支“抗疫护村队”。“村寨山林小路错综复杂,我们巡逻采取徒步和摩托车机动两种方式进行,一趟巡逻下来,徒步路程就有20多公里。”朱国庆介绍说,一天巡逻结束,回到警务室已经是深夜。如今,这支“护村队”逐渐由刚开始的3人发展到如今的12人。自“护村队”建立至今,瑶家新寨各类案件零发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平安村。
图为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辅警朱国庆正在哈尼田村宣讲党的精神。
“其实咱也给群众做不了多大的事、帮不了多大的忙,可是只要是有需要,小事再小咱只要重视,能给群众解决了,那也是大事,群众的事无小事。”朱国庆常说。
朱国庆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辖区老老小小160口人都能喊出他的名字,村民有难事、有急事都会找他们心中的“小朱”帮忙。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飞 通讯员 邹昌义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韩玉婷 李金凤 罗琪
关键词:
